1. CMP的基本机理
CMP(化学机械抛光,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/Polishing)是通过?化学腐蚀反应(Chemical) + 机械磨削作用(Mechanical),实现对表面材料的选择性去除和平坦化。
化学作用:浆料(Slurry)中的化学剂与待去除材料(SiO?、Cu、W、TaN等)反应,生成可溶或软化的产物。
机械作用:抛光垫(Pad)+磨粒(Abrasives)在下压力和相对运动下,去除表面产物,实现均匀平坦化。
核心目标:
去除多余薄膜(如金属、介质层)
实现晶圆全局平坦(Global Planarization),为后续光刻提供焦距窗口。
2. CMP的关键工艺要素
CMP 的效果主要取决于?四要素:浆料、抛光垫、工艺参数、后清洗。
(1) 浆料 Slurry
成分:磨粒(SiO?, CeO?, Al?O?等)、化学剂(氧化剂 H?O?、络合剂、抑制剂)、去离子水。
作用:
磨粒 → 提供机械去除能力。
氧化剂 → 氧化金属表面(如 Cu → CuO/Cu?O),便于去除。
络合剂/抑制剂 → 控制反应速率,避免腐蚀或选择性丧失。
控制点:pH 值、颗粒分布、稳定性(避免颗粒聚集)、供应系统纯度。
(2) 抛光垫 Pad
材质:多孔聚氨酯。
作用:提供弹性支撑,保证浆料分布与机械磨削。
关键参数:
硬度/弹性(决定去除速率与均匀性);
表面微孔结构(储液/排液/排屑能力);
调整方式:Pad Conditioning(用钻石盘修整,保持粗糙度)。
(3) 工艺参数
下压力(Down Force):通常 1~6 psi,决定去除速率(越大速率越快,但缺陷风险增加)。
转速(Platen/Carrier Speed):几十至数百 rpm,影响剪切力与去除均匀性。
流量(Slurry Flow):几十到几百 ml/min,影响反应物供应与颗粒分布。
去除速率(Removal Rate, RR):nm/min,需与目标膜厚匹配,通常 50~500 nm/min。
(4) 后清洗 Post-CMP Cleaning
目的:去除颗粒、金属离子和残留浆料,避免交叉污染。
手段:双面刷洗、Megasonic 清洗、化学液(SC1/SC2)、去离子水冲洗。
3. CMP常见缺陷与控制
CMP 工艺的难点在于?缺陷控制?和?均匀性优化。
常见缺陷
Dishing(凹陷):金属区被过抛,形成凹陷。
Erosion(腐蚀):在密集区域介质层被过抛,造成局部凹陷。
Scratches(划痕):浆料颗粒或Pad表面缺陷导致。
Staining/残留:浆料化学物质残留,造成表面污染。
Defectivity(颗粒污染):残留磨粒或Pad 碎屑。
控制方法
设计层面:Dummy Pattern / Density Fill → 降低局部密度差异。
工艺层面:优化压力/转速,选择高选择比浆料。
设备层面:实时监控 RR、终点检测(摩擦力监控、光学反射、声学传感)。
清洗层面:加强 Post-CMP 清洗流程,避免颗粒带入后段。
4. 先进工艺节点下的CMP挑战
在 28nm 以下甚至到 5nm/3nm FinFET、GAA 节点,CMP 的难度明显增加:
多层互连(BEOL):金属/低k介质/阻挡层材料差异大,选择性和均匀性难以兼顾。
低k材料(k≈2.5~2.0):机械强度低,易损伤或崩边。
铜互连:Cu 的化学活性高,容易氧化、腐蚀,CMP需要抑制剂(如BTA)。
厚度公差收紧:Planarization margin 只有几纳米,要求 CMP 工艺窗口极窄。
3D结构:如 TSV(硅通孔)、3D NAND 的阶梯状结构,需要高均匀性和平坦度。
? 总结给工程师的要点
CMP的核心是化学与机械作用的平衡?→ 浆料配方+Pad条件+工艺参数必须协同。
缺陷控制是重中之重?→ dishing/erosion/scratch/残留等直接影响良率。
工艺窗口窄且材料复杂?→ 先进节点对去除选择性和均匀性要求极高。
量产中必须关注 SPC 与监控?→ 实时监控去除速率与缺陷趋势,保持批间稳定性。
欢迎加入行业交流群,备注岗位+公司,请联系老虎说芯